• 兒童骨折照顧相關問題

    全身麻醉是否會影響小朋友的大腦發育呢?

    過去有些報告指出,全身麻醉會引起小朋友語言能力減低。然而這些試驗大多是回溯性試驗或動物試驗。最近在2016年一篇設計良好的研究*則證實了全身麻醉對於小朋友在智力,語言,表現皆無差異。因此,以目前的證據看來,全身麻醉對小朋友的影響不大。

     

    *(JAMA. 2016 Jun 7;315(21):2312-20.)

    小朋友照 X光是否會有問題?

    在我們醫院,我們使用於兒童及新生兒的x-ray劑量是一般成人的1/4到1/3, 相當於3-4天日常生活會接收到的輻射劑量。然而,我們仍然不建議小朋友不要接受太多放射線檢查。

    小朋友帶著石膏是否可以上飛機?

    各家航空公司有不同的政策,家長如有需要,需跟航空空司確認。一般來說,我們不建議穿戴無法拆除的石膏上飛機。因為如果組織在石膏中腫脹的話,在飛機上是無法拆除的,這會導致軟組織壓力上升,可能有使肢體缺血的可能。

    如何照顧石膏,夏天到了怎麼辦 ?

    我們提供透氣行石膏,及快乾棉捲給家長參考。如果真的無法忍受,可以使用氣壓式護具來做為保護。但是氣壓式護具的保護效果可能比不上石膏,且本身比較昂貴。

    骨折治療後,大概需要多久時間才可以回去運動呢?

    一般來說年紀越小骨頭癒合的速度越快,平均來說上肢約在6-8週後可回去運動。而下肢則建議要8-12週比較安全。

    石膏固定回家後,小朋友一直哭鬧不停,我該怎麼辦?

    應該立即回院,小朋友如果穿著石膏卻一直躁動不安要高度懷疑是軟組織壓力過高,應立即移除石膏。

  • 髖關節發育不良相關問題

    出生後懷疑有髖關節問題該怎麼辦?

    小朋友剛出生後,因為每個小朋友的髖關節發展速度不一樣,且肌肉也比較無力,所以每10個新生兒約有一個會出現髖關節不穩定,但這個不穩定在一個月後90%會消失。所以,我們如果發現新生兒有髖關節不穩定之狀況,會在1個月後再行追蹤及利用超音波確實排除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可能。

    請參考深入討論系列

    髖關節發育不良?我該怎麼辦?

    髖關節發育不良的黃金治療時間是在出生6個月內,此時髖關節具有高度的可塑性。在這段時間,如果發現髖關節發育不良,則建議穿戴髖關節吊帶。平時應避免將包巾過度纏繞於大腿根處,也不建議去拉小朋友的腳。

    小朋友照 X光是否會有問題?

    在我們醫院,我們使用於兒童及新生兒的x-ray劑量是一般成人的1/4到1/3, 相當於3-4天日常生活會接收到的輻射劑量。

    為何會在髖關節吊帶治療後,X光下檢查又發現髖關節發育不良呢?

    因為髖關節發育本身是跟體質有關,如果拿掉髖關節吊帶的話,有些小朋友確實是會有復發的狀況。所以一般來說,我們會建議有使用吊帶的小朋友,即便超音波下已經看起來正常,拿掉吊帶後,還是需要規則追蹤。

    髖關節吊帶給予的限制是多少?越緊越好嗎?

    雖然髖關節吊帶治療效果良好,但還是會有副作用。如果一直讓髖關節維持在高壓力下,容易引起髖關節缺血壞死。所以,髖關節吊帶一般只需讓大腿彎曲到跟身體夾角90度。外展則維持在小朋友還是可以合起大腿的緊度就可。

    小朋友剛出生就穿髖關節吊帶是否會影響未來腳型?

    穿髖關節吊帶的小朋友,大多小於6個月,還不會爬跟走,並不會影響未來腳型。

    如果超過6個月以上,才發現髖關節發育不良,請問應該如何處理?​

    此時因為髖關節吊帶已經無法束縛住小朋友的行動,所以會建議穿戴開腿支架。然而因為小朋友會活動的關係,開腿支架通常無法整天穿戴。且因為小朋友此時髖關節再造性已經相對較弱。開腿支架的效果通常無法和髖關節吊帶相比。不過這也是一種降低開刀機會的手段,在考慮開刀前,如果情況不是很嚴重,我們通常會建議開腿支架先行穿戴。

    髖關節發育不良,什麼情況下需要考慮開刀?

    考慮開刀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髖關節的覆蓋率能增加,減少未來髖關節提早退化的機會。然而髖關節退化還跟許多因素有關,比如未來工作,運動,體重等。且目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進步,可以使用年限提高。也是我們考量的因素。

    所以我們一般只建議在髖臼嚴重發育不良,才考慮手術,如以下適應症:

    • 完全脫臼
    • 如髖臼傾斜角(acetabular index)在追蹤治療下還是> 30o
    • 髖關節脫臼等級(Tonnes Classification) > 2級

    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手術何時需要進行?

    依照嚴重程度分別。

    • 如果完全脫臼,,一般來說如髖關節吊帶無效,需要儘快開刀復位。
    • 如果是髖臼發育不良,我們則可以經過一系列保守治療後(吊帶及支架),再考慮是否開刀。一般我們建議不要超過3-5歲,越早開刀是效果越好,一般建議如果骨頭已經夠大,可以進行手術,我們就會建議開刀。

    如果一開始沒有發現,到後期才發現,應該怎辦?

    • 如果完全脫位,且1歲半後發現,需行髖關節截骨手術。
    • 如果完全脫位,且超過3歲,還是會進行髖關節截骨手術,然而效果不定,須看髖關節本身是否發育成碗狀,如果是沒發育,效果就比較差。
    • 如果是髖臼發育不良發現已經超過5歲,這時我們依照髖臼形狀和生長板發育的程度。輕微者可保守治療,體重控制。但嚴重者則需進行髖臼截骨手術,或全髖臼轉位手術。
    • 如果一直到10歲才發現,因為此時髖關節大部分都發育完成,則需要全髖臼轉位手術治療。
  • 其他肢體發育相關問題

    扁平足怎麼辦,需要穿鞋墊嗎?

    扁平足原則上是不需要穿鞋墊的,因為穿鞋墊對於腳弓的形成是沒有幫助的。其實證據上認為不穿鞋,或穿涼鞋,拖鞋反而可以促進腳部肌肉發育,進而減少扁平足的發生。那麼何時該穿鞋墊呢? 一般認為,除非小朋友的腳會痛,或阿基里斯腱太緊才需要穿。如果沒有症狀就穿鞋墊,反而容易引起疼痛,且對腳部發育,小朋友心理都沒有好處。

    如何照顧骨延長用外固定器?

    骨延長外固定器的照顧,平時應儘量保持外固定釘清潔,有分泌物時用生理食鹽水抹去,外固定器使用酒精清潔,並維持乾燥的環境。如果發現分泌物較多,或是皮膚紅腫應回診檢查是否有感染。另外,小朋友身上如有骨延長外固定器時,可正常上學,但要請老師多注意,不要讓小朋友跌倒。

    小朋友走路為何常跌倒?

    如果是3-5歲的小朋友,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生理性的膝關節外翻(X型腳),造成膝關節走路時會撞到跌倒。這種生理性的膝關節外翻是會自動復原的,所以建議父母可以把小朋友帶來門診看,如果確定是生理性膝外翻,就不須太緊張。

    扁平足和跌倒有沒有關係?

    3-5歲時,因為足弓未發育完全,扁平足是很常見的。一般來說扁平足只是剛好跟膝外翻同時出現,所以才會有父母以為扁平足造成跌倒。其實扁平足並不會造成跌倒。

    膝外翻(X型腳)或膝內翻(O型腳)應該怎麼處理?

    如果超過生理正常變化的年齡(5-6歲),腳還是X型腳或O型腳。我們建議如果偏差超過5o則須考慮進行生長板調整手術。

    何謂生長板調整手術?​

    是以微創的方式,將一片2-3cm長的鈦金屬或醫療用不銹鋼鋼板植入,並固定於生長板上下端。此手術建議在10歲以前進行,約7-9歲比較適合。植入後約每半年回診,直到腳型正常後,即可移除調節板。

    手術後因沒有破壞骨頭,所以不須打石膏,可自由活動。

    附生舟狀骨(腳內側痛)是什麼?

    所謂附生舟狀骨是一種常見的腳底骨變異,起因是因為一般人舟狀骨只有一塊,但有些人卻會在主體之外,還有一個小的舟狀骨,稱為附生舟狀骨。

    有那這樣會有什麼問題? 因為我們人走路時,腳往前推的肌肉剛好就會附著於附生舟狀骨上。只要走路久一點,快一點,就會導致發炎。

    請參考兒童下肢發展部分文章

    附生舟狀骨(腳內側痛)該怎麼治療?

    治療上就是以減少拉扯附生舟狀骨為主。

    1. 減少運動量,讓肌肉比較不會拉扯
    2. 使用內側足弓墊,減少肌肉拉扯的幅度
    3. 後足跟墊高,讓肌肉拉扯幅度減少
    4. 只有極少數病人因為無法配合,此時就需要打石膏,讓腳部完全休息
  • 脊椎側彎相關問題

    脊椎側彎的原因是什麼?

    一般結構無異常的脊椎側彎(idiopathic scoliosis)造成的原因還不是很明確。坐姿,習慣揹書包等關聯性很低。因為很多人都坐姿不良,且也都有揹書包,卻不是每個人都會脊椎側彎,所以還是跟體質及基因有關。脊椎側彎是一種脊椎椎體之間旋轉的變化,在X光下,會覺得好像是脊椎”側彎”。其實真正的變化,是脊椎椎體間發生不正常轉動。

    如果青少年發現脊椎側彎可否做運動改善?

    目前並沒有證實能有效改善的運動,因為不管什麼運動都很難抵銷內在旋轉的力量。有時甚至是開刀的病人,如果把植入物移除,也有可能再次變形,可見內在結構的力量很大,即使是用植入物長時間保持脊椎無變形狀態,也很難改變內在結締組織。

    我們建議如果發現脊椎側彎,最重要的就是避免越發嚴重,生活上,能夠儘量保持體重就不要增重,需揹書包時,儘量貼近背部,不要側背一邊。多進行可以增強核心肌群的運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