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小朋友常見上肢發育問題
大拇指或其他手指伸不直(congenital trigger finger)
撰文 by許逵翔醫師
- 症狀為大拇指伸不直,原因是因為韌帶先天性肥厚,造成屈指韌帶無法動彈。大部分是先天性的狀況,只是年紀太小不容易察覺,所以通常在1-2歲時才會發現。
- 診斷上,可以在大拇指的根部摸到一塊硬硬的隆起,超音波底下可以看到韌帶肥厚。
- 要怎麼處理?
- 自然觀察或做復健運動: 約有50%的機會會在兩年內(2歲前)復原,但超過2年未復原則復原機會就不高。
- 打石膏: 有些小型研究認為需要長期穿戴才有效,短期穿戴(3個月)沒有效果,且小朋友也很難穿戴護具或石膏。所以目前未被接受。
- 手術治療: 幾乎可以完全成功,但要注意的是還是有8%的小朋友會復發。因此目前如果年紀較大或較嚴重的韌帶肥厚,會建議進行手術切開手術。
小拇指彎曲 (Clinodactyly)
撰文 by 許逵翔醫師
很常見的變形,機率約為1-10%,功能上是不會有問題的,所以請爸爸媽媽放心。
手肘無法轉動 (ulna-radial synostosis)
撰文 by 許逵翔醫師
- 表現:為前臂不能旋轉,會造成拿手機不方便,或無法拿碗等症狀。
- 原因:最主要是因為前臂的近端尺橈骨關節先天性融合造成,所以導致橈骨不能夠轉動。
- 治療:治療分成兩種方式:
- 一種是改個旋轉方向固定,通常一隻手維持向下,一隻手則轉到稍微向上的方向。(以利於拿手機)
- 另一種則是切開橈骨並再轉向後用石膏固定,可以讓前臂部分轉動。
- 至於要完全重建近端尺骨橈骨關節則預後不好,且容易失敗。
多一支大拇指怎辦?
撰文 by許逵翔
一般來說多一隻大拇指通常為偶發性的狀況,多出來的拇指會有一大一小的狀況。依照開始分開的部位及手指功能有不一樣的處理方式。建議在小朋友9-15個月大時,進行手術治療。
要特別注意的是手指異常有時也會合併脊椎,口腔,及脛骨發育異常。所以須進行額外檢查以確定沒這方面的問題。
© 2019-2023
隱私政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