個別年齡的肌肉骨骼的保養
20-40歲
撰文 by許逵翔醫師
在人生這個階段時,生活開始有許多需求跟壓力,運動的時間也會減少。骨質密度會從最高點的26歲逐漸降低。那我們如何保養肌肉骨骼系統呢?
保持運動習慣,但記得熱身,避免突然高強度活動
曬太陽,補充維他命D和鈣
工作時記得不要維持相同的姿勢太久
心情保持開朗開放的態度
40-60歲
撰文 by許逵翔醫師
在人生這個階段時,事業可能會越來越忙,生活常常忙東忙西。這段時間,最常見的就是職業引起的肌肉筋膜發炎。該如何避免發生職業病呢?
儘量保持運動習慣,並且儘量讓運動多樣化,不要只做單項運動。
補充維他命D和鈣片。
工作時切記不要維持相同的姿勢太久
心情保持開朗開放的態度
爬樓梯時應放緩腳步,避免蹲跪的動作
60-80歲
撰文 by許逵翔醫師
60歲後,人體隨著賀爾蒙變化,漸漸不像年輕時肌肉跟骨骼耐力這麼好。有時候稍微不小心就會腰酸背痛,膝蓋痛等。這時候該怎麼去保養比較好呢?
運動時記得要熱身,不要只專注於一項運動。試著讓運動多樣化,可以有效地減少運動傷害。
女性可以檢查骨質密度,如果確實有骨質密度不佳之狀況,應該予以治療。
小心不要跌倒,在這個階段,隨著心肺功能及平衡功能降低,應小心避免容易跌倒的環境。
多變換姿勢,心情放輕鬆,別一直忙進忙出,這樣肌肉跟筋膜才能夠得到充分休息。
80-100歲
撰文 by許逵翔醫師
進入80歲後,能夠走動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。能夠走動才能夠照顧自己,也可以避免長時間姿勢不變,持續老化的問題。在這個階段,我們建議的方式為以下幾點:
保持活動,減少肌少症發生的機會
創造老人友善環境,減少滑倒的可能
多出去走走,多與人接觸,保持年輕的心態
如有骨質疏鬆的問題,需接受治療及補充鈣質跟維他命D
何謂骨質疏鬆? 成因是什麼?
介紹:
骨質疏鬆症是一種骨生成及骨吸收失衡的現象,會導致骨骼變得脆弱,以至於跌倒或輕微的壓力(例如彎腰或咳嗽或從沙發站起來 )都可能導致骨折。骨質疏鬆症相關的骨折最常發生在髖部、手腕部或脊柱。
成因:
骨質疏鬆的成因很多,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基因問題,占了百分之70%的原因。然而雖然基因佔據大部分原因,許多藥物及行為亦會造成骨質疏鬆。包括抽菸,過度喝酒,不運動,營養不好以及長期類固醇使用等都是促成骨質疏鬆的原因。
常見表現:
如何避免骨質疏鬆
雖然骨質疏鬆的最大決定因子是基因,但日常生活還是有很多可以減少骨質流失的方式:
避免風險因子:
飲食補充:
補充維他命D: 多曬太陽,奶製品,鮭魚等 都是很好的維他命D來源,一天建議需攝取200-600 UI
規則運動:
骨質疏鬆症的治療
骨質疏鬆症的預防比治療更有效,因為骨質失去後很難再復原。所以平時最好能避免骨質流失。但如果發生骨質疏鬆了,改如何治療呢?
補充鈣質及維他命D
規律運動
藥物治療,目前有多種藥物問世。依照不同狀況,各種藥物均有優點也有缺點。可以諮詢門診醫師,看哪種藥物比較適合您。(深入了解請看此)
可參考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之 共識及指引 (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出版)
關節退化與預防
關於關節退化
膝關節退化
髖關節退化
脊椎關節退化
© 2019-20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