髖關節發育不良究竟是什麼?
- 髖關節發育不良
- ,英文名子為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。由此可知是一種
- developmental (發展)過程中的問題
- 。意思就是在
- 成長的過程中髖關節發育不全。
- 那何謂髖關節發育不全
- ,
- 髖關節發育不全則是指
- 股骨頭
- 和髖臼之間沒有達到好的穩定性及關係。
- 所以整個疾病的完整定義為
- 在成長過程中,股骨頭及髖臼之間沒有達到良好的關係
。
- 而依照嚴重程度可以從
不穩定到完全脫位。
髖關節發育不良究會有何影響(自然病史)?
- 髖關節不穩定:
如同車輪和車框的概念一樣,如果髖關節本身不穩定,就如同車軸不正,嚴重的話容易導致車子會搖晃(走路不穩),輪胎及車框快速磨損(髖關節早期退化)。所以髖關節發育不良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會引起早期退化。(約30-40歲就需要換人工髖關節)
- 髖關節完全脫位:
如果更嚴重的狀況,髖關節完全脫位,則如同車輪在車框外,這時車框車輪不會互相磨損(髖關節不會退化),但車子會歪歪的(脊椎變形),車子裡面的人就要很努力才能保持平衡(脊椎早期退化),所以容易引起背痛。
那麼髖關節是如何發育呢?
- 從一出生時,髖關節在
髖臼及股骨頭皆為軟骨構造。所以在一開始出生時髖關節用X光檢查只能依靠相對位子進行判斷。如圖片所示。而隨著時間演進,髖關節會慢慢骨化。在這過程中,股骨頭跟髖臼生長板(軟骨)是需要在一個穩定的位子上互相刺激,才可以發展成穩定的髖關節。如果其中發生不穩定或脫位的狀況,髖臼及股骨頭都會發育不良,最終無法得到一個穩定的髖關節。
- 髖關節在生長的前幾個月可以改變的速度最快(6個月大前),可塑性最高,也是我們最可以介入的時間點,因為在6個月之前小朋友還不會爬,走等動作,所以可以長時間維持髖關節在穩定且互相刺激的位子;過了這段時間後,小朋友會慢慢學會爬跟走等動作,這時候就很難保持髖關節在穩定的位子。髖關節的主要部分會一直發育到8歲左右定型,而8歲後髖臼附近的軟骨也會慢慢再加強,最終在大約15歲前完全發育。
髖關節發育不良在台灣的發生率?
- 目前台灣可以說發生完全脫位的情況是比較低的(1/10000),但發生髖關節不穩定的機會就沒有數據上這麼低。所以台灣每年置換人工髖關節的人數很高,且其中有一半是因為髖關節發育不良引起的。
- 目前依照本院經驗,新生兒約有1/10的機會會出現不穩定,但這個不穩定在一個月後90%會消失。在台北榮總,我們如果發現新生兒有髖關節不穩定之狀況,會在1個月後再行追蹤及利用超音波確實排除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可能。而如果有發現髖關節發育不良,會建議在6個月前及早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