髖關節發育不良如何診斷?
- 首先,如同髖關節發育不良(1)所述,髖關節的發育是從出生一路發展到10幾歲左右。所以髖關節發育不良,其實在這段時間之內都有可能發生。
- 年紀越小就發生的髖關節發育不良,如果未及時處理的話,成年之後的變型就會越嚴重。而依照不同的年紀有不同的診斷標準。
- 剛出生時因為小嬰兒髖關節都還是軟骨構造,此時的診斷是以
理學檢查及超音波檢查為主。
- 理學檢查:
- 剛出生時可以檢查是否有髖關節不穩定的情況
- 利用腳的長短來判別否有髖關節脫臼
- 利用兩邊大腿的折痕來判別是否有髖關節脫臼
- 通常剛出生時,利用Barlow test最為準確
- 超音波檢查:
- 因為超音波可以探測到軟骨組織,所以可藉此評估髖關節的發育狀況。
- 且因為超音波可以即時反應出影像,所以也可在做檢查的當下,測試小朋友髖關節的穩定程度。
- 一般最常用的超音波指標為
- Alpha angle
和Beta angle: 分別代表髖臼發育的程度(Alpha angle越大越好)和關節軟組織覆蓋的角度(Beta angle越小越好,因為軟組織覆蓋角度越大則髖關節越不穩定)
X光片檢查:
- 適用於4-5個月大時,一般常用的判斷標準為Tonnis classification 或 IHDI classification。用來判斷髖關節的相對位子。
- 另外常用的X光指標為髖臼的
傾斜角度(Acetabular index),一般來說6個月大時,應小於25度。
- Shenton's Line: 利用股骨頸跟恥骨之間的連線判斷是否有脫位。判斷上準確度比較不一
髖關節發育不良應該如何治療?
- 及早診斷,及早治療:
因為髖關節的的可塑性在剛出生時最好,在這段時間之內,應儘快處理。我們建議,如果是一出生就發現髖關節已經脫臼,應立即使用髖關節吊帶治療,並且密集追蹤。如果是髖關節未脫就,但是發育不佳,則建議應於1-2個月大時就進行髖關節吊帶治療。如果能夠越早治療,則效果會越好。
- 如果已經超過6個月大了,才發現髖關節發育不良應該如何治療?
- 越晚發現,則需進行的治療就會越複雜。因為6個月大之後,小朋友基本上會開始會坐立,會爬行,髖關節便會開始受力。此時要使用髖關節吊帶治療,變會顯得不夠有約束力,且無法保持髖關節在一適合發展的位子。我們建議如果
超過6個月大時,應考慮使用夜間髖關節外展支架,至少睡覺期間可以保持髖關節在比較良好的位子,幫助發展。
- 那如果小朋友已經學會站立了(約1歲6個月大),這時髖關節會需要承受身體的重量,如果發展不好,很有可能會朝向部分脫臼,朝向不好的方向發展,這時則除了外展支架外,更需考慮進行髖關節矯正手術以抵抗身體的重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