疼痛跟骨科息息相關。門診有一大部分的病人皆是疼痛相關之主訴,到底疼痛跟那些因素相關呢?我們又可以如何依據這些背後原理,去減輕病人的疼痛?疼痛背後的科學是TED影片中滿有意思的一個影片,我想拿出來跟各位分享。
影片一開始敘述一位工人的鋼頭鞋被15公分的鐵釘刺穿,病人痛到受不了,連一點小小移動都無法忍受,卻等進了開刀房後才發現,鐵釘根本沒碰到工人的腳,那麼疼痛是從何而來呢?
古典上,醫師們會認為疼痛是因為組織受到傷害,而誘發神經驅動導致大腦感覺疼痛,所以如果受傷越大則疼痛會越強烈,但像這樣完全沒有受傷的疼痛又該怎麼解釋?
其實不成比例的疼痛可以由以下的解釋說明:
- 如果在經過反覆刺激後,神經感應會變得十分敏感
- ,而造成任何風吹草動皆會疼痛的現象。如骨折復原期當中,如果過度保護,神經會變得很敏感,而造成所謂的
- 神經失調症
- ,特徵就是即便是被風吹到也會疼痛。
- 有時候神經本身也會放大訊號
,而導致不成比例的疼痛,就像剛開完刀時連換紗布都會很痛一樣。而如果身體不斷處在敏感的狀態,則會造成疼痛持續時間比傷害本身還久的狀況,是一種惡性循環,也就是說疼痛引發神經敏感,而神經敏感又進一步放大疼痛。
- 心理因子也
- 是很明顯會影響大腦感知疼痛的因子,
其中情緒,教育,對疼痛的預期,是否有家人朋友支持,以及預期治療的效果皆有影響。
綜合以上所述,可以說目前在疼痛的治療上有幾項重點:
- 疼痛的原因要能快速根除,不要拖
- 藥物治療要多樣化,且有效,減少神經敏感的機會
- 教育及告知病人影響疼痛的因素
- 病人心情要放輕鬆,並認知到是什麼誘發疼痛
- 需家人及朋友支持